十渡地區(qū)的原始的農用工具——風鼓
風鼓,這種古老的農用機具,在十渡地區(qū)沿用了很久,目前已經很難見到真品了。風鼓的用途是:每到收割季節(jié),農民們把所收割回來的谷物、玉米等顆粒,進行清雜、精選和分級的糧食加工機械。各種不同類型的糧食清理機械利用不同的工作原理將糧食顆粒與雜質分離。
風鼓,是人工操作,通過人工打搖一個類似轆轤把形狀的手柄,帶動風鼓腹部的原型輪子,從而產生風量,同時將要清砸或精選的顆粒順勢緩慢裝入風鼓頂部的斗型槽內,用風的力量將劣質的顆粒扇到最遠處,以此達到顆粒分類的目的。


搖動風鼓,在當時是一件技術活兒,也就是說,并不是所有人都會的。筆者小時候要動過這種極具,但是感覺很吃力。說是搖動風鼓,確切說是打動風鼓。也就是先把風鼓要搖動起來,然后,利用風鼓轉到的慣性,按照一定的節(jié)拍,打動轉柄,形成均勻的轉速,這樣,風量相近,扇出的顆粒才會被更精確地分類。不同的家分類品,需要不同的風量,這要根據具體情況而定。風量大小由打動風鼓的操作手掌握。
現在,自動化的揚場機,已經替代了風鼓的一切,但是,風鼓是揚場機的遠古祖先是無可置疑的。